电动搬运车作为仓储物流中的高效设备,其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作业效率与人员安全。本文从设备启动、货物搬运、停车维护三个阶段,结合关键操作要点与安全规范,为用户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引。
外观检查
确认车体无变形、裂缝,液压杆无漏油现象,轮胎气压正常(胎压范围通常为0.4-0.6MPa)。
检查货叉与车身连接螺栓是否紧固,避免作业中发生松动。
功能测试
启动电源后,测试转向灯、喇叭、急停按钮是否正常工作。
操作货叉升降功能,确认液压系统无异响,起升速度稳定(约0.2-0.3米/秒)。
环境评估
清理作业通道障碍物,确保宽度≥车体宽度+0.5米,坡度≤5度。
地面承重需满足设备要求(如载重2吨车型需地面承重≥3吨/平方米)。
货叉定位
调整货叉间距至略宽于货物托盘(通常多出5-10厘米),货叉插入深度需超过货叉长度的2/3,确保稳定性。
起升与搬运
缓慢按下起升按钮,货叉离地高度控制在15-20厘米,避免过高导致重心不稳。
转弯时提前减速,半径控制在车体长度1.5倍以上,防止货物侧翻。
载重限制
严禁超载使用。例如,标称载重1.5吨的设备,若货物重量达1.8吨,可能引发液压系统过载或车体变形。
速度控制
空载行驶速度≤5公里/小时,载重时≤3公里/小时,通过减速带或狭窄通道时需降至步行速度。
视线管理
载货高度超过1.5米时,需倒车行驶并安排专人指挥,避免盲区碰撞。
异常处理
若发现车体抖动、液压系统异响或电池电量骤降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并撤离至安全区域。
电池电量低于20%时需停止作业,避免深度放电损害电池寿命。
规范停车
作业结束后,将货叉降至最低位置,关闭电源并拔下钥匙。
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,避免占用消防通道或阻碍其他设备通行。
日常维护
每日作业后清洁车体,重点清理货叉、轮胎及散热孔处的杂物。
每周检查液压油位(油位需在标尺刻度线之间),每月对链条、轴承进行润滑保养。
通过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与安全规范,用户可最大化电动搬运车的作业效能,同时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风险。建议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加安全培训,并建立设备使用档案,记录维护与异常情况,为长期高效使用提供保障。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篇了